贫困地区医生培训项目学员小结杨瑞晗
来源: | 作者:上海增爱基金会 | 发布时间: 2020-02-28 | 18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9年第十届ACTION 中国临床神经科医师培训班学习感言

中国卒中学会 2020-02-27 13:41 

 

作者: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杨瑞晗

 

2019年对我来说是非常荣幸和幸运的一年,接触神经内科专科临床工作不久,这一年中我有幸参加了许多内容充实、令我受益颇多的学习和培训。由王少石教授组织和推行的SCA培训使我对急性脑卒中和溶栓、取栓的诊疗方案有了更多及更深入的理解。不久之后,我也非常感谢王少石教授和增爱公益基金会,使我有机会能够成为ACTION10届的学员之一,在神经内科专业学习的路程上再次迈进了一步。

ACTIONAustralia China TrainInitiative of Neurology)培训班是由王少石教授与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神经科主任、世界卒中组织前任主席Stephen Davis教授于2010年共同设计,由Bernard Yan教授组织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许多知名神经病学专家共同实施的面对我国神经科医师的国际化教育培训班,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规范的临床思维的神经科医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临床医疗流程。在中国卒中学会和增爱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第10ACTION的全程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我在许多方面都收获到了难以想象的知识。

201971日至74日,我在上海参加了第一期培训。第一天的开幕式形式别开生面,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来自全国各地的往届ACTION优秀学员重新聚在一起,向我们分享了他们精彩而丰富的经历。他们中有人分享了在ACTION培训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有人分享了ACTION培训带给他们今后工作和研究上的灵感和启迪,有人分享了在结束培训之后他们基于ACTION的理念和启发而后续做出的杰出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我为这些前辈和老师们的先进理念、研究成果、创新思维和不断努力的精神所震惊,也为ACTION10年中培养出如此之多优秀的神经科医师,对中国神经科学术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钦佩不已。

图片

图片

72日到74日,我们的学习安排非常充实而生动。我们有幸聆听到来自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的多位神经科专家的教学讲课,内容涵盖了急性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癫痫、多发性硬化等多个领域。除了对专科知识的再次深入学习和巩固之外,我们更加了解到每个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研究和诊疗进展、正在进行的大型临床试验、不断更新的理念和思维,对我们的临床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我也获知了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进行的对于缺血性卒中诊治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EXTEND研究,在CT灌注评估缺血半暗带的基础上使得溶栓时间窗延长至9小时,这是一个令我们所有神经科医生都非常振奋的消息,因为想到我们在临床上经常接诊到醒后卒中或者是刚刚超过时间窗而无法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我们每每会为这些患者感到惋惜。虽然在中国我们目前暂时还不能延长时间窗,但是这些研究无疑在急性脑卒中的诊治方面不断推进新的思考和改革,我看到2019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已经对醒后卒中的诊治做出了新的思考,通过DWIFlair的不匹配评估缺血半暗带,从而判断是否有溶栓指征,这代表着我们在溶栓治疗的方面始终在摸索前进、不断创新,而在不远的将来,相信我们也可以为更多急性脑卒中的患者给予更多、更精准的帮助,帮助他们提高预后和生活质量。

图片

在上海的培训中,除了聆听大咖讲课之外,王少石教授、Benard Yan教授、Raju Yerra教授还带领我们进行实战训练,通过影像学读片、病例分析等头脑风暴形式来更充实地训练我们的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他们教给我们如何更加详细地提取总结病史,从中获悉关键因素;教给我们如何更加准确地进行影像学评估,也使我们了解到影像学软件的优点和局限性,不可盲目信任后处理软件,而要善于使用自己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分析;更教给我们作为一名医生必须具有的谨慎、细致,以及对待患者的责任心。在培训期间,我们更是有机会来到上海东方医院的病房进行教学查房,实地接触到患者,观摩王少石教授、Benard Yan教授、Raju Yerra教授亲自示范这些神经内科顶级专家对患者的诊疗过程。癫痫是神经内科较为复杂的亚专业之一,因为癫痫发作形式的多样化和不典型性,很多时候我们在判断一位患者到底是否存在癫痫发作时颇为头疼,Raju Yerra教授对患者的询问和查体之详尽,对影像学及脑电图的阅读之认真仔细,对病例的分析判断之全面精准,均让我十分敬佩,这也给我很大启发,警示我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更加仔细、详尽地收集病史并查体,不可对临床基本功有丝毫疏忽,这样才能够对自己的患者负责。上海的培训结束后,我收获了许多新的知识,并经过总结、反思,迫不及待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临床工作当中。

图片

20191115日到1123日,我们赴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第二期的学习。我们再次与王少石教授相聚,也再次见到了Stephen Davis教授、Bernard Yan教授等曾经在上海为我们指导的专家。我们来到了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神经科主任Mark Parsons教授热情地欢迎了我们,并为我们上了第一课。我们了解到了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神经科临床诊治的理念,尤其是他们运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和多模式评估、MIStar等软件后处理分析等综合手段来评估病情、更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在充实的一课之后,Bernard Yan教授再次带领我们开始了头脑风暴,在多个病例分析中,他再次告诫我们,软件后处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多,但程序毕竟只是程序,不可盲目信任,在使用先进技术的同时,永远不要忘记回到原始的患者和图像中,不然可能遗漏关键的信息。Bernard Yan 教授展示给我们的病例中有一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CT灌注看到明显的缺血半暗带,提示非常适合溶栓治疗,但是当我们回顾原始图像时,才发现这位患者其实在颅内还有一处相对新鲜的与此次发作无关的脑梗死病灶,进行溶栓治疗后,这处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病灶发生了继发性脑出血。我觉得这例病例给我们很大的警示,关于我们应该如果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现有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正确地利用,而不是盲目地依赖。

图片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中,我们也有幸聆听多位教授的授课,内容涵盖了脑卒中、运动障碍、癫痫、偏头痛、认知障碍、早发痴呆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等。这些课程都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尤其我对于偏头痛的讲座印象深刻,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我们有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重症和疑难疾病上,而对于偏头痛这类的轻型疾病关注没有那么多。听完这次讲座后,我开始重新思考一些东西,偏头痛这类疾病虽然对患者不致命,但同样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可能和一些重症患者一样长期生活在痛苦之中,讲课的这位教授也分享了一些他所遇到的头痛患者,他对于这些患者的细致诊疗、悉心安慰让我感动,而他对于治疗偏头痛的新型药物、新型手段的钻研也让我敬佩。有些伟大的研究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而他的研究虽然并不是针对致命或致残性的疾病,但是让很多人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样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医学成就,也是对于医学重大的贡献。

除了讲座之外,我们还参与了许多丰富的教学活动。我们参观了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的门诊工作,参观了神经内科病房,并参与了早查房,我们参观了急诊和ICU科室,并且我们还参观了急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诊治流程。我在学生时代曾经来到墨尔本Austin Tower医院参观学习过1个月的时间,也参观过全科医生的门诊工作,所以我对澳大利亚非常有代表性的全科医生诊疗制度有一定的了解。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同样具有极高的医疗水平和职业道德,他们与专科医师并没有高下之分,而全科医师推荐制度和分级诊疗的方法,能够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例如我们在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的门诊参观时,专科医师所接待的患者大多是由全科医师筛选推荐而来,基本都属于专科医师的诊疗专业之内,这样就使得专科医师的效率得到提高。我所在的云南省目前也在重点着力于全科医师的培养,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不断完善,相信对于云南省整体医疗的发展将有很大促进。

图片

我们参加了神经科病房的早查房,我们可以发现病房非常重视无菌理念,病房中随处可见手消液,而“手消毒”的标语更是异常醒目。同时病房中也充满人文关怀,患者教育的宣传手册充满了整个宣传栏,都是一些如何照顾患者、防止跌倒坠床、生活注意事项的细节内容。我想到在我的病房中,发生过不止一次家属陪护不谨慎,使患者从床上跌下的事件,不由深切反思自己对细节方面顾及不周,应该更加注意对于患者及家属细节方面的宣教,并反复告诫自己,我在工作上还有太多方面需要吸取教训、改进自己。神经内科除病房外,还设有Brain Center,专门提供医师们进行办公、病例讨论、影像学分析、科学研究等工作,将临床和科研紧密连接,更加有效地推动神经科水平的进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有一个统一的ICU病房,各个科室并没有各自下设自己的ICUICU病房不仅硬件设施完善,同时也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医师之间的团队协作理念强,同时医护之间也配合默契。我注意到ICU病房的平均住院日只有1-2天,患者在病情得到稳定后很快转至常规病房或者下级医院,这使得ICU病房的周转很快,从而更多的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必需的医疗资源。而急诊和世界任何医院一样,24小时总是忙碌异常,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疗程。在患者抵达急诊的时候就迅速进入绿色通道,神经内科的stroke team立即接到通知赶来查看患者,患者在最快的时间内同时完善CT平扫和CTA+CTP,神经内科医师立即进行图像分析寻找核心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在CT室的旁边就设有设施完善的抢救室,可以立即进入溶栓治疗,该医院的DNT时间为30-40分钟。急诊抢救室的硬件设施之完备让我震惊,也许我们医院的急诊目前还不具备如此完备的设施,但不论国籍和地区,我们每一位医师对于抢救患者的责任心是同样的,我们的祖国也在史无前例地快速繁荣发展着,相信不久之后的将来我们也将拥有同样完善的流程和设备,使我们的每一位患者得到更加快速的治疗,并得到更加安全的保障。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有一辆溶栓救护车,车上备有CT、血液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等设备,每次出车均有至少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护士和影像技术人员等前往,可以立即采集病史、专科查体,在救护车上完善CT平扫,并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不断将溶栓之间尽力提前,挽救患者的大脑。我省目前也有数家医院拥有溶栓救护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积极救治方面向全国甚至世界先进水平努力靠拢。

图片

图片

在上海和墨尔本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每天都在被巨大的信息量冲击着,努力消化这些知识,并思考如何将所学所见融入到真正的临床工作之中。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另一个巨大的收获是我有幸结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前辈,他们都是具有高超临床经验、研究水平、以及高尚道德的老师,在与这些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所做出的杰出的工作和研究成果。有很多老师向我分享过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他们的理念和思维,以及他们对于医生这个行业的思考,我学习到的不仅是专业方面的知识,还有这些老师们对于患者的无私关怀,“医德”这个词我们平时挂在嘴边提的太多,但真正打动人的是这些老师不经意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高尚精神。同行有一位老师回想起汶川地震时她冒着余震频发的生命危险不眠不休地救治患者,她仅仅是一笑而过,但我却深刻感觉到她那时所承受的艰难、压力以及她不顾危险救治患者的坚定意志,她是我医学长路上的榜样。

图片


在这期间每位教授也在不断鼓励并引导我们。Bernard Yan教授告诉我们“如果一件事是很容易完成的,那么任何人都能做到,但如果一件事是非常困难的,那相信这是一件值得你努力去做的事”。王少石教授已经陪伴了ACTION 10个年头,但他依旧不辞辛苦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在出发和返回时他陪伴我们走进机场,在墨尔本我们不熟悉的机场环境中陪我们进入安检,在墨尔本的学习期间他坚持出席我们每天的学习活动,在别的教授讲到关键内容时他会请讲者停下,特别向我们仔细解释这其中的深意和对长远发展的影响。我们中也有一些老师像我一样出国的经历并不算多,王教授非常关心我们在异国的日常生活和安全,总是很细致地关注我们在课下生活下是否遇到困难或疑惑,并总是耐心地帮助并指导我们。他向我们分享过很多他的想法,除了专科知识和临床经验之外,他的目光长远、胸怀广博,他关注我们这些偏远省份的医疗发展,他关注我们这些地区的人民的医学常识,他关注患者教育的推广,他关注我们作为医生的身份认同和职业认同,他关注每个医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他关注每个医生怎样把自己的工作和职业道德联系在一起。即使他总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繁重的工作,他仍旧在进行身体的锻炼和准备,只因为他想要去到海拔极高的青海和新疆,去帮助那里的医疗事业进步和发展。王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医者,同时王教授也有一颗普济天下的医者仁心。

图片

非常感谢中国卒中协会,感谢增爱公益基金会,感谢王少石教授和各位墨尔本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的教授们,使我能够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学习到更先进的医学理念,并同时从各位老师和前辈的光环中得到感悟和前行的鼓舞。我来自云南省,我们省的医疗水平也许达不到超一线或者一线城市那样高超,但是在我省各位神经科专家、教授的不懈努力和带领下,我们也在努力进行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医院在全力推动卒中单元、神经重症监护室的发展,努力完善急诊溶栓流程、不断缩短DNT时间,我们科室的主任们也几乎从不休息地奔走于各个地州,建立专家工作站,帮助地州医院建立自己的卒中中心、进行卒中诊治的培训。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师,我非常感激有王少石教授这样的大家曾给我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深刻的指导,也非常感激我身边有众多和王教授一样为了中国卒中事业建设鞠躬尽瘁的前辈、领导,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肩头的责任,除了面对每一个患者悉心诊治的责任,还有超越一名医生、为了中国卒中事业整体发展尽到自己一份贡献的责任,相信有千万名年轻医师正像我一样,受到这些教授、专家以身作则的鼓舞,逐渐明白这一艰巨但必需的责任,并不断投入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